当学生,当先生

作者:hbqh   发布时间:2016/1/14 15:31:38  
 

毛主席1938年在党校讲话时曾提过“当学生,当先生”的论断,故此,引用之,以期共享、共勉。

学生,顾名思义,我们从来不会陌生,因为我们都是从学生而来,但如何向学生而去却似乎成了大家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的永恒的话题。

我们朝念夕盼,二十几年单调枯燥的学生生活终于渐行渐远,正在我们为自己角色的转变而欢呼鼓舞、为准备迎接新天地而兴奋不已的时候,殊不知一所更大的学校正悄然降临。学海路依然任重道远,我们也必然将踏着前人的足迹,继续远行。

走出美轮美奂的象牙塔,踏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,我们以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懵懂、以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豪情壮志四处碰壁,却依然心有不甘,甚至最后被撞得头破血流,才终于明白,学校只是一扇门,门后的房子才是知识的真正海洋。

毛主席说过,如果活到一百岁,今年二十岁,那么你还有八十年的学生可当,真可谓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况且在校外学到的东西是校内所无法比拟的。

鲁迅,他以尖锐的语言,鞭挞现实世界的丑恶;用高亢的笔调,唤醒国民沉睡的灵魂;用深沉的目光,审视人们麻木的思想。他对敌人口诛笔伐,声声呐喊;对民众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。他的文章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只有震撼,而更多的是思考、是警醒。可以说鲁迅先生力透纸背的笔力、犀利如匕首的文风,便是那个黑暗的时代所赋予的、那个阴暗的社会所造就的。我们惊叹:社会果真是一个神奇的熔炉,可以将一位医生练就成文化战线上一名不朽的革命战士。

无独有偶,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亦是因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、无奈从而弃唯心反而极力倡导唯物论。所以,学校的生活虽然结束,但学生的身份却远没有结束,出了学校,我们仍然需要学习,以学习的姿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,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、工作中,我们必须老老实实的当好学生。

孔子说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

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生活、工作中的学生,同时也是先生、是老师。《师说》云: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”所以,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他人的老师,只是我们在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先生时,面对别人的虚心请教务必要恭恭敬敬、客客气气,做到肯讲肯说、多讲多说,“诲人不倦”,互相学习,共同提高,以团结的心态,将知识一而十,十而百,百而千,千而万的传播下去,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团体,都会变得众志成城,坚不可摧。

当然孟子也说过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”,说的是反对自称先生,即无论是谁都不应当有当先生架子,但却实在应当有当先生的精神。

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——当好先生;“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——当好学生。愿师道之风长传!

 
 【打印本文】【关闭窗口
 

资讯中心

阅读更多新闻

 

浅海微信二维码

 
版权所有 河北浅海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电话:0317-5766999 传真:0317-5766999  地址:河北省黄骅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浅海大厦  冀ICP备12016705号